11月25日,《中国能源报》微信公众号刊发《核能供热,首到威海!》一文。报道称,我国首个跨地级市核能供热工程——国家电投“暖核一号”三期核能供热项目正式投运。位于烟台的海阳核电在为海阳市供暖的同时,供暖区域到达威海乳山市,实现了零碳热源的跨区域互通共享。以下为报道全文:
核能供热又迈一步。
11月25日,我国首个跨地级市核能供热工程——国家电投“暖核一号”三期核能供热项目正式投运。位于烟台的海阳核电在为海阳市供暖的同时,供暖区域到达威海乳山市,实现了零碳热源的跨区域互通共享。
▲图为海阳核电站“暖核一号”厂内换热站。
据《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此次供热可覆盖乳山主城区630万平方米,预计可替代原煤消耗2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2万吨。今冬明春供暖季,“暖核一号” 合计供暖面积将达1250万平方米,可满足约40万人口的清洁取暖需求。
从2019年开始,我国核能供热领域步步出新——首开核能商业供热先河、首个核能供暖城市诞生、核能供暖首到南方及东北、首个核能工业供热项目建成。
可以说,从园区级到县域级,再到跨区域,核能供热尝试不断,突破不断。
那么,作为首次跨地级市的核能供热实践,除了地跨两市,“暖核一号”三期还有哪些创新实践?
规模方面,建成世界最大单台核电机组抽汽供热项目,再次刷新单台核电机组最大居民供暖面积纪录。
技术方面,在世界上首次开发并采用再热调节阀自动控制高压缸排汽压力实现核能热电联供的新模式,研发出适用于大规模抽汽供热的堆机电热控制、核能热电联供安全分析、大温差远距离换热等新技术,研制出抽汽压力控制设备、湿蒸汽流量测量装置、核能热电联供模拟机等新设备,有效支撑大规模跨区域核能供热顺利实现。
合作方面,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作为、统筹规划、协同推进”的三方跨区域沟通协调机制。项目业主山东核电与海阳市、乳山市政府明确接口、分工合作,统一协调设计施工,统一开展调试运行,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山东核电负责技术研发攻关、厂内供热机组改造和工程施工,两地政府分别负责所辖行政区域的征地协调、管网铺设及热源分配中心建设。
供热模式方面,开创“核电厂+政府平台+长输管网公司+供热公司”的供热商业新模式,坚持“居民用暖价格不增加、政府财政负担不增长、热力公司利益不受损、核电企业经营作贡献、生态环保效益大提升”原则,实现多方共赢。
2019年11月15日,国家电投“暖核一号”一期“园区级”核能供热项目作为我国首个核能供热商用工程在海阳核电站投运,被国家能源局命名为“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2021年11月9日,国家电投“暖核一号”二期“县域级”核能供热项目投运,供暖面积覆盖海阳全城区,惠及20万居民,海阳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
据了解,核电厂热电联产主要是从核电机组抽取高压缸排汽作为热源,通过换热站进行多级换热,最后经市政供热管网,将热量传递至用户。在此过程中,只有热量的传递,没有水的交换,确保核能供热安全可靠。“暖核一号”投运以来,已累计新建核能供热主管网83公里、一级换热站 11 个,完成投资近40亿元;累计提供零碳热量456万吉焦,替代原煤消耗3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2万吨。